彈簧如何與軸配合視頻教學 彈簧如何與軸配合視頻教學圖片
2023-06-14 09:20:09來源:五金行業資訊 編輯:五金行業資訊
一、齒輪與軸配合?
軸上固定的齒輪,與軸的配合形式,視具體情況不同而有所不同。 要考慮使用情況,如傳遞功率的大小,負載的平穩性、沖擊性等,還要考慮裝配的工藝性。 載荷小、平穩,采用間隙配合就可以,H7/h6。載荷大、有沖擊性,采用過渡配合,H7/k6;H7/m6。以上2種是常見的配合形式。在實際裝配時,只有間隙和過盈2種配合形式,也容易理解。過渡配合是既有間隙配合的可能,又有過盈配合的可能,只有零件加工成形后,在裝配時才能決定的配合形式??梢赃m當選取過渡配合,如間隙配合性較大的過渡配合,或過盈配合性較大的過渡配合。軸上固定的齒輪的作用:
1、鍵配合是最為常用的配合形式,又分為單鍵、雙鍵、花鍵等。對裝配要求較低,一般用銅錘就可以裝配,滿足一般機械傳動。
2、錐套配合相對要求較高,對錐套和齒輪內孔要求精度很高,裝配時,需要專門液壓工具才能完成,在比較重要的機械裝置應用較多。
3、過盈配合也叫緊配合,裝配時需要對齒輪進行加熱,使齒輪內孔熱脹后,容易套到已經加工好的齒輪軸上,冷卻后便固定在軸上,一半拆卸難度較大,加熱齒輪的方法有:油煮法和電磁加熱法。
二、Solidworks裝配體中彈簧與圓柱如何配合?
1、首先打開彈簧,在彈簧的端面上畫一個圓作為輔助,如圖所示。
2、再返回裝配體中,如圖。
3、點擊配合,將彈簧上的輔助圓和圓柱配合,如圖所示。
4、將彈簧的端面基準面與圓柱的一端面配合,選擇距離輸入來控制位置。
5、配合完成后,點擊彈簧上的輔助圓,隱藏掉即可。
三、如何確定軸與孔的配合公差?
1、首先要選擇是基軸制還是基孔制;
2、再考慮制造設備的精度,一般選用IT7-8級制造公差;
3、再選用配合公差,是過盈配合,過渡配合,間隙配合;
4、根據基軸/基孔制選擇另外一個孔/軸的公差。另外給你示例一個:φ24h7( 0/-0.021)基軸制; 孔:φ24K8(+0.01/-0.023)兩個是過渡配合。
四、軸承與軸配合公差?
軸與軸承(軸承精度為G級和E級)配合的公差等級一般為IT6。
軸與軸承配合的公差取決于:
1. 軸承的負荷(指負荷的類型、方向和大?。?。
2. 軸承的尺寸大小。
3.軸承的游隙。
4.軸的材料。
5.環境條件。
滾動軸承與軸選擇配合時,可參考GB/T275“滾動軸承與軸和外殼配合”。
軸承的精度,軸承精度越高配合精度也越高。
五、如何進行軸承與軸配合的檢測?
精度提高法INA軸承在主機中安裝完畢后,如測量主軸的徑向跳動,可發現其每一轉的測值都有一定的變化;連續進行測量時,可發現經過一定轉數后,此變化會近似地重復出現。
衡量這種變化程度的指標為循環旋轉精度,變化近似地重復出現所需的轉數代表循環旋轉精度的“準周期”,在準周期內的量值變化幅值大,即為循環旋轉精度差。
如對主軸加以適當的預負荷,將轉速逐步升高至接近工作轉速,以實行INA軸承的“磨合”作用,可以提高主軸的循環旋轉精度。
提高INA軸承精度的一種方法如某廠試制精密儀器,主軸用6202/P2型INA軸承而其精度仍不能滿足要求,后加粗軸頸并在其上制作滾道以代替內圈,并將鋼球進行精密測量,以尺寸大小每三粒一組,每組鋼球取接近120°的間隔分開,由于減少了一重加工表面,又減少了一重配合表面,同時又提高了軸一軸承系統的剛度,而最大三粒與最小三粒鋼球的接近等距分布,又提高了軸的回轉精度,于是滿足了儀器的精度要求。INA軸承與軸的配合間隙必須合適,徑向間隙的檢測可采用下列方法。
1、賽尺檢測法 對于直徑較大的INA軸承,間隙較大,以用較窄的塞尺直接檢測。
對于直徑較小的軸承,間隙較小,不便用塞尺測量,但INA軸承的側隙,必須用厚度適當的塞尺測量。
2、壓鉛檢測法 用壓鉛法檢測INA軸承間隙較用塞尺檢測準確,但較費事。
檢測所用的鋁絲應當柔軟,直徑不宜太大或太小,最理想的直徑為間隙的1.5~2倍,實際工作中通常用軟鉛絲進行檢測。
檢測時,先把軸承蓋打開,選用適當直徑的鉛絲,將其截成15~40毫米長的小段,放在軸頸上及上下軸承分界面處,蓋上INA軸承蓋,按規定扭矩擰緊固定螺栓,然后在擰松螺栓,取下INA軸承蓋,用千分尺檢測壓扁的鉛絲厚度,求出INA軸承頂間隙的平均值。
若頂隙太小,可在上、下瓦結合面上加墊。若太大,則減墊、刮研或重新澆瓦。 軸瓦緊力的調整:為了防止軸瓦在工作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轉動和軸向移動,除了配合過盈和止動零件外,軸瓦還必須用INA軸承蓋來壓緊,測量方法與測頂隙方法一樣,測出軟鉛絲厚度外,可用計算出軸瓦緊力(用軸瓦壓縮后的彈性變形量來表示) 一般軸瓦壓緊力在0.02~0.04毫米。
如果壓緊力不符合標準,則可用增減INA軸承與軸承座接合面處的墊片厚度的方法來調整,瓦背不許加墊。
滑動INA軸承除了要保證徑向間隙以外,還應該保證軸向間隙。
檢測軸向間隙時,將軸移至一個極端位置,然后用塞尺或百分表測量軸從一個極端位置至另一個極端位置的竄動量即軸向間隙。
當滑動INA軸承的間隙不符合規定時,應進行調整。
對開式INA軸承經常采用墊片調整徑向間隙(頂間隙)。
六、齒輪與軸的配合標準?
應該是齒輪表面淬火,軸調質。
軸與齒輪一般是鍵連接,齒輪與軸一起轉動。
如果需要變速,齒輪與軸可以使用花鍵連接。
七、軸與孔的配合公差?
一般0.01~0.02毫米左右。
緊配合就是過盈配合。是指軸與孔的基本尺寸相同而上下偏差不同的配合,即軸的實際尺寸要比孔的實際尺寸大0.01~0.02毫米左右。
過盈配合的裝配方法一般有:壓力法(一般用壓力機壓入);熱脹法(把孔加熱,使孔脹大后再與軸裝配);冷凍法(把軸零件冰凍,使軸零件冷縮后再與孔零件裝配)。
八、軸與銅套的公差配合?
軸承的尺寸精度都是恒定的,出廠時已經制定好了公差范圍。
以普通級(P0級)6308的軸承為例:可以在軸承公差表中查到,軸承的外圈公差是:上差:0 下差是:-0.011 根據軸承的旋轉方式、承載方式:外圈一般相對內圈固定,承載是固定承載、不是主要承載。
根據這些內容,在外殼孔推薦配合表中可以查到:使用軸承座的軸承,推薦外殼孔公差帶為 H8. H8公差帶:上公差+0.054,下差0.說明是間隙配合,最大間隙量:0.065,最小間隙量0. 軸承內圈與軸的配合: 6308軸承內圈公差是:上差0,下差-0.012.根據:內圈旋轉載荷、普通載荷,得出推薦軸的配合公差帶是:m5,上差:+0.020,下差:0.009.說明:最大間隙是0.020,最大過盈量0.003. 綜上所述:確定軸承與軸、與外殼孔的配合,可根據軸承的旋轉形勢、載荷大小、精度等級,查詢一系列的表格,就可以輕松的得出了。
需要不同的配合,也可以根據列表,作出調整。
九、軸承與軸的配合公差?
一、軸承配合
軸承配合一般都是過渡配合,但在有特殊情況下可選過盈配合,但很少。因為軸承與軸配合是軸承的內圈與軸配合,使用的是基孔制,本來軸承是應該完全對零的,我們在實際使用中也完全可以這樣認為,但為了防止軸承內圈與軸的最小極限尺寸配合時產生內圈滾動,傷害軸的g面,所以我們的軸承內圈都有0到幾個μ的下偏公差來保證內圈不轉動,所以軸承一般選擇過渡配合就可以了,即使是選擇過渡配合也不能超過3絲的過盈量。
配合精度等級一般就選6級,有的時候也要看材料,還有加工工藝,理論上7級有點偏底了,5級配合的話就要用磨。
一般選用是:軸承內圈與軸配合軸選k6軸承外圈與孔配合孔選K6或K7
二、軸承與軸的配合公差標準
1、當軸承內徑公差帶與軸公差帶構成配合時,在一般基孔制中原屬過渡配合的公差代號將變為過贏配合,如k5、k6、m5、m6、n6等,但過贏量不大;當軸承內徑公差代與h5、h6、g5、g6等構成配合時,不在是間隙而成為過贏配合。
2、軸承外徑公差帶由于公差值不同于一般基準軸,也是一種特殊公差帶,大多情況下,外圈安裝在外殼孔中是固定的,有些軸承部件結構要求又需要調整,其配合不宜太緊,常與H6、H7、J6、J7、Js6、Js7等配合。
三、舉例說明
一般情況下,軸一般標0~+0.005 如果是不常拆的話,就是+0.005~+0.01的過盈配合就可以了,如果要常常的拆裝就是過渡配合就可以了。我們還要考慮到軸材料本身在轉動時候的熱脹,所以軸承越大的話,最好是-0.005~0的間隙配合,最大也不要超過0.01的間隙配合。還有一條就是動圈過盈,靜圈間隙。
四、配合公差(fit tolerance)
指組成配合的孔、軸公差之和。它是允許間隙或過盈的變動量??缀洼S的公差帶大小和公差帶位置組成了配合公差??缀洼S配合公差的大小表示孔和軸的配合精度??缀洼S配合公差帶的大小和位置表示孔和軸的配合精度和配合性質。配合公差的大?。焦顜У拇笮?;配合公差帶大小和位置=配合性質。
五、公差等級的選擇
與軸承配合的軸或軸承座孔的公差等級與軸承精度有關。與P0級精度軸承配合的軸,其公差等級一般為IT6,軸承座孔一般為IT7。對旋轉精院馱俗的平穩性有較高要求的場合(如電動機等),應選擇軸為IT5,軸承座孔為IT6。
六、公差帶的選擇
當量徑向載荷P分成“輕”、“正?!焙汀爸亍陛d荷等幾種情況,其與軸承的額定動載荷C之關系為:輕載荷P≤0.06C 正常載荷 0.06C <P≤ 0.12C 重載荷 0.12C<P
1、軸公差帶
安裝向心軸承和角接觸軸承的軸的公差帶參照相應公差帶表。就大多數場合而言,軸旋轉且徑向載荷方向不變,即軸承內圈相對于載荷方向旋轉的場合,一般應選擇過渡或過盈配合。靜止軸且徑向載荷方向不變,即軸承內圈相對于載荷方向是靜止的場合,可選擇過渡或小間隙配合(太大的間隙是不允許的)。
2、外殼孔公差帶
安裝向心軸承和角接觸軸承的外殼孔公差帶參照相應公差帶表。選擇時注意對于載荷方向擺動或旋轉的外圈,應避免間隙配合。當量徑向載荷的大小也影響外圈的配合選擇。
3、軸承座結構形式的選擇
滾動軸承的軸承座除非有特別需要,一般多采用整體式結構,剖分式軸承座只是在裝配上有困難,或在裝配上方便的優點成為主要考慮點時才采用,但它不能應用于緊配合或較精密的配合,例如K7和比K7更緊的配合,又如公差等級為IT6或更精密的座孔,都不得采用剖分式軸承座。
十、軸承與軸的配合標準?
配合公差(fit tolerance)是指組成配合的孔、軸公差之和。它是允許間隙或過盈的變動量。 孔和軸的公差帶大小和公差帶位置組成了配合公差。 孔和軸配合公差的大小表示孔和軸的配合精度。 孔和軸配合公差帶的大小和位置表示孔和軸的配合精度和配合性質。 配合公差的大小=公差帶的大??;配合公差帶大小和位置=配合性質。
公差等級的選擇
與軸承配合的軸或軸承座孔的公差等級與軸承精度有關。與P0級精度軸承配合的軸,其公差等級一般為IT6,軸承座孔一般為IT7。對旋轉精度和運轉的平穩性有較高要求的場合(如電動機等),應選擇軸為IT5,軸承座孔為IT6。
公差帶的選擇
當量徑向載荷P分成“輕”、“正?!焙汀爸亍陛d荷等幾種情況,其與軸承的額定動載荷C之關系為:輕載荷P≤0.06C 正常載荷 0.06C
1) 軸公差帶
安裝向心軸承和角接觸軸承的軸的公差帶參照相應公差帶表。就大多數場合而言,軸旋轉且徑向載荷方向不變,即軸承內圈相對于載荷方向旋轉的場合,一般應選擇過渡或過盈配合。靜止軸且徑向載荷方向不變,即軸承內圈相對于載荷方向是靜止的場合,可選擇過渡或小間隙配合(太大的間隙是不允許的)。
2)外殼孔公差帶
安裝向心軸承和角接觸軸承的外殼孔公差帶參照相應公差帶表。選擇時注意對于載荷方向擺動或旋轉的外圈,應避免間隙配合。當量徑向載荷的大小也影響外圈的配合選擇。
3) 軸承座結構形式的選擇
滾動軸承的軸承座除非有特別需要,一般多采用整體式結構,剖分式軸承座只是在裝配上有困難,或在裝配上方便的優點成為主要考慮點時才采用,但它不能應用于緊配合或較精密的配合,例如K7和比K7更緊的配合,又如公差等級為IT6或更精密的座孔,都不得采用剖分式軸承座。
軸承內徑公差帶的位置和大小與一般基準孔不同,(G與E)或(0與6)滾動軸承的內徑是有特殊公差帶位置的基準孔,各精度等級軸承內徑的公差帶從零線起向下布置,上偏差為零,下偏差為負值.軸承外徑公差帶位置與基軸制類似,從零線起向下布置.2 ]7 y) H _9 M0 b) r/ A
?、佼斴S承內徑公差帶與軸公差帶構成配合時,在一般基孔制中原屬過渡配合的公差代號將變為過贏配合,如k5、k6、m5、m6、n6等,但過贏量不大;當軸承內徑公差代與h5、h6、g5、g6等構成配合時,不在是間隙而成為過贏配合。 ②軸承外徑公差帶由于公差值不同于一般基準軸,也是一種特殊公差帶,大多情況下,外圈安裝在外殼孔中是固定的,有些軸承部件結構要求又需要調整,其配合不宜太緊,常與H6、H7、J6、J7、Js6、Js7等配合。
選用與滾動軸承的精度有關,①與G(0)級軸承配合的軸,其公差等級一般為IT6,外殼孔為IT7;②與E(6)、D(5)級軸承配合,軸一般為IT5,外殼孔為IT6。
要看具體使用條件,如果對軸是旋轉負荷,轉速較高,負荷較大,則要求緊一些;如是靜止負荷,則可松些;也要看安裝方式,如果內外圈同時安裝,為裝配方便計,也應松些;